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
马边县四个坚持推动“粮田”变“良田”
发布时间: 2024-03-07 09:53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量统计:
打印 分享到 :

一、坚持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绘到底

统筹谋划,科学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实施范围、基本原则。一是现场勘察不遗漏。根据最新国土调查结果套合图斑,组织监督设计单位实地进行勘察设计,清晰图斑边界、清楚建设始终点和覆盖范围,确保规划设计现场勘察无遗漏。二是初核成果不延迟。综合现场勘察情况,组织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涉及镇村每天开展三方会商,初步核实设计成果并及时跟进现场测量。三是把关审核不放水。严格按照“不惠及图斑范围不实施、不适宜图斑大小做调整、不符合群众需求不设计”“三不”原则开展二次审核并组织开展县级评审,确保规划设计符合政策要求,群众认可。

二、坚持质量至上,一个标准量到底

紧盯“集中连片、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标准,实施多方监管、多重监管、多轮监管,确保建设标准不降、质量不减。一是严格第三方监管。聘请工程监理和质量检测第三方单位开展全过程工程质量监管,严把工程建设原料入场关和工程建设现场施工质量管控,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监督整改。从严要求监理单位和第三方检测单位管理员,坚持每天“打卡”,严格兑现奖惩。二是严格部门监管。成立县级质量监管专家库,组织发改、自然资源、水务、农业农村等部门5名“县级专家”开展部门联动质量监督,同步实施业主单位“分片包干”,每周至少开展现场质量监督1次。三是严格镇村监管。项目所在乡镇不定期开展协助质量巡查,指导受益村(社区)聘请群众监督员,教授“土方法”轮流上岗,重点加强水泥标号、质量厚度、实施长度等现场监督。

三、坚持建管并重,一张清单管到底

建立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移交和管护责任落实台账清单,通过主管部门与乡镇、乡镇与受益村(社区)签订管护责任书、管护协议,加强高标准农田管理。一是加强建后管护。修订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制度》,印发《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运行维护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建后移交、管护、运行机制,细化县、乡镇、村组、受益群众管护职责,同时自然资源部门及时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二是加强动态监测。严格按每3.5万亩左右建设1个固定耕地质量监测点标准,建立高标准农田监测点2个,跟踪监测土壤理化性状、区域性特征等指标,评价高标准农田粮食产能水平,做到“建设一片、调查一片、评价一片”。三是加强耕地监管。建立健全部门数据信息互通共享机制,综合用好自然资源卫星遥感定位系统,将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申报、竣工、验收等各阶段信息及时上图入库,形成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张图”,确保有据可查、全程监管、精准管理。

四、坚持保障有力,一项要求落到底

始终把要素保障作为刚性要求,千方百计推动高标准农田高质高效建设。一是财力保障到位。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县级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确保建设按时高标准推进。同时县财政每年落实建后维护专项资金10万元,并整合村级公共运行资金、村集体经济收益资金等用于高标准农田后期的维护管理,确保良田粮用,充分发挥作用。二是人员保障到位。深化“田长制”,建立乡镇领导包村、村组干部包组、受益群众包片管护机制,落实39名公益性岗位以及乡村组干部开展高标准农田巡查管护,杜绝非农化非粮化情况发生。三是政策保障到位。积极落实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玉米补贴、油菜补贴等种粮奖补激励政策和农民种粮政策,确保高标准农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2023年,兑现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大豆玉米带状复核种植补贴、水稻价格补贴、耕地地力补贴2791.66万元,有效激励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