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县为强化基层农技服务力量,打通农业科技落地“最后一公里”,积极探索特聘农技员制度,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打造了一支专业过硬、服务高效的农技人才队伍,为本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现将特聘农技员工作开展情况介绍如下:
一、精筛细选,乡土人才选拔的标准化流程
一是量体裁衣定标尺。结合本地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围绕种植、养殖等主导产业,确定特聘农技员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地农业生产环境,拥有2年以上一线农技推广或农业生产实践经验,或涉农专业的全日制中职、大专及以上毕业生,确保选拔出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农业人才。
二是广开门路纳贤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发布选聘公告。线上利用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发布招聘公告;线下通过各乡镇、村委会宣传推荐,吸引了来自农业企业技术骨干、返乡创业新农人、退休农技专家等多领域39名人员报名,为选聘提供丰富选择。
三是优中选优拔尖子。成立选聘专家小组,开展聘用考核。专家小组依据农业基础知识、本地常见农业问题应对策略、专业技术实操要点等农业知识,拟定了两套试卷,由候选人从中随机抽取一套进行笔试,重点考查候选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深度与广度。同时采取结构化面试的方式,全面评估候选人技术水平、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依据综合成绩择优录取,最终选定15名特聘农技员,充实基层农技服务力量。
二、赋能增效,激发农技服务的澎湃活力
一是品种培优显身手。特聘农技员深度参与全县农作物品种推广示范。在九井镇永丰村开展大豆糯玉米品比试验,聚焦35个糯玉米品种,从植株外观到果实风味细致考评,助力锁定优质品种;在舞雩镇熊马村开展42个“中稻-再生稻”水稻品种再生能力试验示范,助力筛选出“宜香优2118”等7个优良水稻品种;在罗城镇二龙村开展节水抗旱稻“旱优73”首次示范推广,在旱种旱管模式下,细心指导农户巧用雨水,克服干旱,试种圆满成功。
二是复合种植创新绩。各特聘农技员在各自服务镇开展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应用,指导建成了15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示范片,共计3000亩,助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全县推广4万亩。面对复合种植技术难点,全程技术跟踪指导,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种植方案,优选出适宜犍为县的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2行玉米∶2行大豆),指导农户分时播种、协同田间管理。玉米最高产量达到863.51公斤/亩,超出犍为县玉米平均亩产量115.7%,位居全市第一,持续捍卫全市玉米亩产桂冠,为全县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增产增收蹚出崭新路径。
三是高产创建立标杆。清溪镇灌引村稻花轮作水稻百亩超高产攻关片,特聘农技员依据当地土壤、气候特性,精准选定“川种优3607”,扎根田间,全程跟踪指导高产种植技术,从播种密度把控到各生育阶段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事无巨细。最终助力实现中稻产量达800.75公斤/亩,较全县平均亩产增加了272公斤/亩,同比增加51.43%,让该攻关片成功代表乐山市角逐全省“天府粮仓”水稻百亩超高产竞赛,为犍为县水稻百亩高产攻关团队赢得2024年全省粮油百亩超高产攻关先进团队殊荣。
三、严管精考,筑牢服务质量的坚实堤坝
一是专业赋能促提升。为强化特聘农技员专业素养,精心搭建多元学习平台。每月定期邀请省市农科院专家通过室内培训、田间实操的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围绕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高效种植养殖模式等前沿农技知识展开深入讲解。同时,积极组织特聘农技员“走出去”,前往周边先进区县考察学习。通过与当地同行交流,拓宽视野、汲取灵感,为本地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全方位助力特聘农技员成长为农业战线的行家里手。
二是多元方式保公正。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引入动态考评机制,要求每名特聘农技员每年开展一百天以上技术服务,并在开展日常技术指导等工作时做好服务日志,通过中国农技APP进行实时打卡,精准记录服务轨迹与时长,以此直观反映农技员的出勤及工作活跃度,确保其深入基层、扎根一线。每年年终组织一次综合考核,考核组包含农业部门领导、专家、乡镇干部,通过查阅资料、座谈交流以及听取特聘农技员现场述职等方式,深入了解特聘农技员履职情况,确保考核客观公正。
三是奖惩分明激干劲。建立奖惩机制。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对优秀等次的给予绩效奖励、优先续聘,树立先进标杆;合格等次的提出改进建议,督促提升,助力成长进步;不合格的予以解聘,形成震慑。获得优秀的特聘农技员,以奖金的形式加以鼓励,激发农技员争先创优积极性,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