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生产动态
犍为:加快建设种养循环现代化农业园区
发布时间: 2023-08-01 11:07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量统计:
打印 分享到 :

新时代,犍为扛起新使命和新担当,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提质粮油兔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提档粮油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提级优质稻现代农业园区、提速粮油姜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确保完成全年粮食产量28.06万吨目标任务。

一、农田提质——筑牢“粮仓”基石。

耕地是粮食生产“命根子”,藏粮于地,犍为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5万亩;同时还将实施全域土地整理,启动罗城片区3万亩粮仓基地项目,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1万亩,完成优质稻、再生稻蓄留10万亩以上,全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建良田,更护良田。犍为县按照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属地管理,积极推行县、镇、村、组“四级田长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良田姓“粮”、农田姓“农”。

二、科技赋能——激发“粮仓”活力。

粮食稳产丰产,科技是关键。犍为把科技贯穿到粮食种、管、收、储各环节全过程。一粒好种,千粒好粮。开展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40多个优良品种的品比试验、展示评价、示范推广,全县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98%以上。同时,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度,降低粮食生产源头风险,确保种子质量及市场安全可靠;普及农业种植新技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抽调党员、专家、科技特派员等50余人,组建春耕生产工作技术指导小组,深入田间地头,采取“集中培训+对点对户分散交流”模式,开展农业实用新科技、农业法律法规培训300余次,全县农业主推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让农民“会种地”变为“慧种地”;探索农业种植新模式,提升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与省农科院、川农大、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推广实施粮果、粮蔬套种轮作等种植模式,实现一田多产,一季多收,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进农业机械化,应用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加速水稻、玉米机插机播、植保无人机病虫防治等农业机械化广泛使用和转型升级,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有效提升了粮食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此同时,利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项目,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社会服务1万亩以上。

三、农场示范——引领“粮仓”前行。2016年,村民代志军在罗城片区流转500多亩土地种植优质稻,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建设冷链烘干仓储设施,新建大米加工生产线,带动了种植大户10多户种植水稻2500亩。

放眼全县,犍为学友、鑫阳等22个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星罗棋布,全年规模种粮4000余亩,推广新品种、示范新技术。犍为县充分发挥家庭农场的示范、引领功能,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