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生产动态
犍为县以“三良”为抓手 不断推进粮食产量稳步提升
发布时间: 2023-08-15 16:06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量统计:
打印 分享到 :

犍为是“全国产粮大县”,去年该县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第一。今年以来,犍为县紧紧围绕“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循环示范区”的目标,以“良田、良机、良品”为抓手,全力保障粮食安全,不断推进全县粮食产量稳步提升。

一是因地制宜、高标准下耕“良田”。今年年初,在寿保镇健康村阡陌交错的田野里,马达轰鸣,机具穿行,开渠、翻土、平整……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为今年的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高标准农田到底“高”在哪儿?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何芳芳给出了答案,她说高标准农田“高”在四个方面:耕地质量高,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产出能力高,作物生产条件好、产量潜力大;抗灾能力高,旱能浇、涝能排,确保及时灌溉;资源利用效率高,机具装备先进、农机农艺融合,农业资源得以高效利用。犍为属丘陵农业县,农业耕作零散地块较多,狭小而分散,大多数地块不能实现机械化耕作。为提高粮食产量与农户收益,犍为县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布局建设高标准农田,各镇相继建成了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目前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5.02万亩,为全县实现粮食产业规模化、集约化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科技赋能、精耕细作用“良机”。在定文镇洪流村的田野里,村集体经济组织派出了“大家伙”帮助村民高效收粮,数台收割机轰鸣着在稻田里穿梭,村民在田边观望,家长里短间,一亩亩水稻田就已收割完毕。“机械化作业让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人力成本大幅降低,目前我们已经全面实现了机耕、机插、机收,机械化覆盖了水稻稻田机耕、育秧、插秧、收获等全过程。”定文镇宣传委员游朝全介绍说,“从前都是人工收割水稻,打的水谷子一箩筐一箩筐地挑回家里晒,要是遇到天气不好,抢收回去的稻谷很多就发霉坏掉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基本不存在了,每年稻谷的损耗已经大大降低。”近年来犍为县不断加大农业机械宣传、引入力度,今年全县机耕、机插、机收6000亩,全县水稻自动化插秧比率达57%,机械化收割比率达97%,整体农业机械化生产覆盖率达86%以上,传统生产模式得到进一步改善,在解决用工成本高、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同时,机械化用于粮食生产也让农户切实受益,减轻了农户的投入成本,提高了种植积极性。

三是品牌加工、绿色企业出“良品”。在位于罗城镇的乐山惠田米业加工车间内,筛米机的轰鸣声不断,仓库内满眼望去全是加工打包好的成品米,一袋袋大米让人内心无比充实。“我们这段时间每天都在收购稻谷,经过筛选、脱壳、清洗、打包等流程上市售卖,今年收购的稻谷质量都挺好的,因为很多农户都采用良种,稻谷品质提高了不少。”惠田米业负责人范惠萍介绍。2022年“犍为再生稻米”荣获农产品地理标志,惠田米业公司先后荣获“犍为县扶贫爱心企业”“四川省绿色健康放心食品单位”“四川省产品质量稳定合格企业”等荣誉,公司生产的“梁家山牌”香米于2021年被中国粮油协会评为“中国好粮油”称号。为向市场打响“犍为再生稻米”品牌,犍为县依托乐山惠田米业等地方龙头产业,以“绿色、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从2017年开始试点实行统一供种、统一农化物资、统一落实栽培管理技术,严格管控再生稻品质,实现庄稼地里签订单,让种植户看见实实在在的种粮效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