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
峨眉山市绥山镇荷叶村 “三个引领”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发布时间: 2022-03-22 11:51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量统计:
打印 分享到 :

绥山镇荷叶村位于峨眉山景区北部,川零路穿境而过、距峨眉山市西环线8.5公里,辖区面积12.82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593户、1906人,地貌以山地为主,海拔700-15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雨量约1500㎜、平均气温18℃。近年来,该村积极践行“两山理论”,紧扣市委“1238”发展总体思路,响亮喊出“发展文旅康养,做活民宿经济”,走出了一条农文旅相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讲好了“荷叶湾故事”。2021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33.86万元、同比增长17.8%,先后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六无”平安村、社会治理示范村,乐山市十大文旅新村等荣誉。

一、坚持党建引领,配强乡村振兴“主力军”

荷叶村由原东岳村、原荷叶村合并而来,是绥山镇脱贫户最多、产业布局较散、集体经济较弱的一个村。合村后,新班子迅速开展走访调研、快速掌握村情、厘清发展思路,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速两村人心融合、资源整合、产业升级,不断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一是建强干部队伍。抓住村级建制调整和“两委”换届契机,率先成立荷叶村党总支,实现支书、主任“一肩挑”,并积极回引致富能手、返乡民工等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村“两委”班子成员中35岁以下3人、大专学历以上4人,占比50%、67%,储备后备干部2名,队伍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班子定期沟通交流、谈心谈话,切实引导干部队伍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新的荷叶村资源更聚、班子更强、人心更齐。

二是培养新型农民。为加快发展集体经济、持续助农增收,依托全省深化职业农民制度改革,联合成都工贸学院、峨眉山市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竹编手工等各类培训8场,组织赴成都、眉山等先进地区外出参观学习2次,帮助村民拓宽发展视野、增添致富技能,新注册家庭农场11家,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21名,推动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2.5万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近2000元。

三是用活本土人才。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本村党政干部、教师医生等20余人进入“乡贤人才库”,同时也鼓励在外乡贤通过投资兴业、捐资捐物等方式回馈家乡、报效桑梓,切实发挥好“新乡贤”在资源人脉、群众基础、威望口碑等优势。同时村党总支定期组织开展“乡贤齐问政”“阳光问廉坝坝会”等活动,积极为产业发展、环境改善等建言献策,协调解决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危房改造等民生实事,让新乡贤成为乡里乡亲的“领路人”。

二、实施产业引领,聚力乡村振兴“主战场”

聚焦文旅、农旅“双融合”发展思路,大力招引业主、培育业态,不断厚植产业融合发展根基,推动荷叶村由弱变强,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健全运管机制。由村党总支牵头成立集体经济联合社,统揽全村资源资产,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922人,制定《联合社章程》细化完善项目实施、收益分配、资金监督等6大类41项内容,推动经营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坚持“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群众认可”原则,全面清理登记“三资”534万元。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讨论,根据原东岳村、荷叶村资产比例和成员人数重新量化股权,实施集体经济收入“三方分益”分配机制,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按成员股和现金股分红,占比72%;集体经济组织留存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占比20%;贫困户享受扶贫股分红,占比8%。村民得了实惠,对村集体组织也充分信任,参与发展的热情也大大提高了。

二是优化发展模式。实行“党总支+联合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由联合社与农户签订《意向性流转协议》,预流转500亩土地和29栋保存完好的闲置四合院、木质老屋,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民宿康养、农事体验、户外攀岩等项目,通过以资源资产作价入股经营、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等形式实现集体经济增收,同时由联合社负责为业主招工和劳务派遣,约定按照不低于100元/天标准优先聘用本村村民,带动10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

三是突出民宿主导。凭借毗邻峨眉山景区的地理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生态、产业等资源优势,整合中省资金300余万元,有效盘活闲置校舍、村委会,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专业团队运维,先行建成“玉龙山舍”“荷叶记忆”2家特色民宿,配套打造玉龙潭、樱花小径等景观景点,辐射带动“垂天”“普悦”等5个高端品牌入驻,其中“濠梁垂天”私汤民宿旺季房价达2600元/晚。同时,主动学习线上推广营销,运用抖音、携程等平台发布广告,吸引来自成都、重庆等游客入住。2021年民宿产业入住率达60%、营业收入突破800万元,“一房难求”成为节假日常态。

四是促进多业融合。依托“竹、笋、蜜、茶、李”优势产业,打造“春挖笋、夏避暑、秋品果、冬观雪”农旅研学品牌,定期开展采摘节、苦笋节等活动,推出竹编工艺制品、苦笋等系列产品,探索开发野趣温泉、森林康养、竹下火锅等业态,串联“飞拉达”“只有峨眉山”等项目推出“为荷而来”精品线路,同时加快联合邻村“李子坪·天上的街市”等景点打造旅游环线,进一步丰富“山居”体验,年吸引游客达6万人次,成为了峨眉山市医(康)养旅游度假带重要支点。

三、培育乡风引领,奏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坚持塑形、铸魂两手抓,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动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基层治理、环境改善、志愿服务等火热实践,充分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一是扬新风。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鼓励党员干部建言献策参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开展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着力破除“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炫富消费、封建迷信”等陋习,加快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先后获评省级“四好村”、乐山市文明村。

二是优环境。以“人人都是文明使者”党建平台为抓手,统筹推进“五清”行动,建立院落保洁考核激励机制,将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与农户环境保洁挂钩,通过设置“红黑榜”,每月评选“最美庭院”“三星文明户”,引导农户提升文明素养、主动参与治理,推动乡村环境更美、生态更优。去年以来,该村在全市“五清”行动村级考核排名中均名列前茅。

三是强服务。创新“岗位下移、干部下沉、服务下延”工作机制,村“两委”班子带领40名党员干部组建先锋志愿服务队,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防汛减灾等工作。在国庆、元旦等节假日期间常态设立“心连心服务岗”,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交通指引、免费热水等服务,多次获得广大游客好评点赞,进一步擦亮“有困难、请找我”党建服务品牌,全力为峨眉山市全域旅游增光添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