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乐山市市中区依托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持续深化农村产权交易,在“建体系、强服务、联金融”上继续发力,将农村产权价值与农村金融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不断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动能。累计完成农村资源资产流转交易119宗,交易金额达2亿元,联通金融贷款2.3亿元,助力农村集体增收775万元。
一、建体系,夯实产权交易根基
紧紧围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化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构建规范的区级平台和服务体系。一是强力推进。将区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建设纳入镇街党政和区级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由区委农办牵头,统筹协调财政、发改、镇街等单位形成合力,在资金、人员、场地等方面给予全面保障,强力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体系建设。二是狠抓覆盖。全面构建覆盖区、镇、村“一竿子插到底”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实现“区有中心,镇有站,村有点”;并将区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设置在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办公大楼,为群众、村集体、村民提供产权流转全流程服务。目前已全覆盖完成镇村站点的铺设,镇级服务站15个,村级服务点131个。三是配优队伍。区、镇、村三级均落实人员负责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业务,采取以会代训、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对交易平台工作人员、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农村产权知识、产权交易规范服务等进行培训,提升人员业务和服务水平,目前已开展培训6期,参训300人次,每个服务站配备2—3位懂业务、会操作、能交易的工作人员。
二、强服务,提升产权交易水平
依托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提升资源资产管理服务,真正实现让闲置资产“动起来”,低效资产“活起来”,交易效益“提起来”。一是绘制一张图。依托“数字农交”技术优势,在全区范围内收集核实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数据信息,摸清并完成农村闲置资产数据采集,精准绘制资源资产“一张图”。目前,已收集农村资源资产核实6306宗,完成村级闲置资产、镇级国有资产全市第一拍和全市首宗集体林地经营权竞价,2023年农村产权交易规模达1.68亿。二是建好一幅网。在全国范围内,率先争取“三网合一”试点,整合“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网、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网、乐山农业社会化服务网”功能,通过同步挂牌、同步交易、同步公示等方式,为金融下乡信息不对称、价格难发现、风险难防范等提供解决方案。三是服务一条龙。拓宽农村产权交易范围,将土地经营权流转、林权流转、资产处置、粮食购销等4大类35项交易品种纳入平台交易;印发交易目录手册,按照镇村申报、区县监管、进场交易、结果确认“四步工作法”组织农村产权交易,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个场所办结的“一条龙”管理服务。
三、联金融,搭建产业发展桥梁
创新“产权+金融”服务模式,延伸农村金融服务链条,破解涉农经营业主融资难题。一是全力搭台。融入并充分发挥“农贷通”省级金融服务平台,构建“政府+涉农主体+农交+银行”四位一体的农村金融新模式,先后与中国农业银行乐山分行、中国工商银行乐山分行等8家金融机构开展合作,逐步实现产权和金融数据的互联互通。目前已建立区级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1个,镇村综合服务站15个,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二是双向奔赴。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下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为涉农经营业主提供包括农村资源资产、土地流转经营权等抵押担保和风险评估,为盘活农村资产资源提供便捷服务;线上银行结合产权交易中心数据和交易鉴证书,快捷贷款审批和资金发放,实现产权和金融的“双向奔赴”。2023年以来为涉农经营业主融资5000余万元。三是撬动资本。同四川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深度合作,依托中国农业银行乐山直属支行、乐山三江农村商业银行等,为村集体、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放担保贷款共计3.5亿元,撬动1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发展农业,有效激发乡村产业振兴活力。2023年市中区渔业总产量居全省第4位,休闲农业年接待955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达15亿元。
市中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力“农村产权+金融服务+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资源、数据、服务共建共享,不断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为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