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以“1334”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为引领,突出以“12345”乡村振兴实践为抓手,聚焦“九强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力争实现“2213”奋斗目标。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95.6亿元、同比增长4.4%,增幅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99元,增长7.7%,增幅排名全省第5位,较去年同期提升6位。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粮食产量稳中有升。一是强责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紧盯粮食面积338万亩、产量126万吨任务目标,将任务细化分解到县到乡、到村到组。印发《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乐山片区实施方案》,全力以赴抗旱保春耕,组织召开全市大春粮食生产推进现场会,全面扛稳扛牢粮食生产责任。二是稳播面。采取直接还田种粮、粮经轮作种粮、间套作种粮方式,有序推进6.754万亩农业种植园地分类优化改造,完成优化改造4.236万亩。坚持“以粮为主、粮经统筹”,大力推广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旱地粮经复合种植、粮经作物生态立体种植,大春粮食应种尽种,播栽311.88万亩。三是提单产。实施2023年粮油单产提升行动,加强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种,示范推广水稻、平丘玉米、山区玉米品种300个以上,发展宜香优2115、隆平509等水稻玉米新品种70万亩以上;组织11个大队105个分队428名专业技术人员下沉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平均亩产均较去年提高,油菜、马铃薯高产田块亩产分别达221.4公斤、450.52公斤(折粮后)。四是抓示范。坚持“以粮为主、粮经统筹”,打造一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绿色高质量发展样板,建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示范片178个2.5万亩,辐向带动24.5万亩;推进6个粮食高产高效示范片建设,承办全省“天府粮仓”建设技术到田现场推进会,全市31.77万亩小春粮食已收获,产量7.8万吨、增长2.5%。
(二)畜牧水产保持增长。一是保供给。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全力稳定生猪产能,及时分解285万头生猪出栏任务,落实1900万元支持生猪补栏,实施能繁母猪补贴、仔猪补栏补贴、新增产能补贴和贷款贴息等四项激励政策,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129.6万头,同比增长4.1%,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牛、羊、禽、蛋分别出栏1.8万头、16.8万只、1757.1万只、10万吨,增长0.1%、1.7%、0.4%、6.2%;水产品产量60430吨,同比增长3.72%。二是提品质。1-6月,全市引种优质母猪近1.2万头,新改建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16个。以市中区和井研县为重点,开展水产养殖业尾水治理,建成尾水处理设施41个,实现治理养殖尾水1万余亩。三是建项目。将500万生猪产业发展项目纳入2023年市级“挂图作战”重点项目,包装储备畜禽补短板、家禽产业集群、畜禽粪污整县推进等项目33个,争取中省资金1.5亿元,促进畜禽产业链全面发展。全力做优做强禽蛋产业,推进夹江厚全集团300万羽新合园区和西南禽蛋交易智慧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四川蛋禽产业新高地。
(三)“嘉州良田”加快建设。一是建高标。实施“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十年行动计划,按照“责任制+清单制”要求,抓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截至6月底,2022年立项高标准农田(除峨边县)工程建设任务已全部完工,并投入大春生产;2023年6.8万亩建设任务全面启动,立项改造项目已完成项目实施方案评审。二是促整改。狠抓省委2020-2022年建成高标准农田交叉检查问题整改工作,截至6月底,高标准农田交叉检查反馈问题144个,已完成整改82个;开展高标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排查整改问题88个。三是强管理。召开全市高标准农田项目管理员业务培训会,出台《乐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约谈办法》,加强对区(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和督促检查。
(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建基地。加快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出台《支持夏秋茶产业发展的十二条措施》,在6个区(县)推进夏秋茶发展,1-6月,改造提升低产低效茶园1.43万亩,全市干毛茶产量累计达4.67万吨,干毛茶产值65.7亿元。推进晚熟柑橘“五改三提”、道地中药材“三带六品”建设,编制了《乐山道地中药材大品种发展规划(2023-2027年)》,正式启动黄连、叠鞘石斛、淫羊藿和黄柏道地中药材生产技术标准制定。1-6月,柑橘、中药材(干货)产量21.8万吨、3.6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5%、2.8%。大力发展高山特色蔬菜和设施蔬菜,蔬菜播种面积80.8万亩、产量170.2万吨,产值31.62亿元。二是强加工。实施金口河兴农蓝莓、马边文彬茶业2个产业化联合体项目建设,成功推荐峨眉山市双福镇申报2023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今年全市新增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三是树品牌。在全省率先举办“峨眉山茶”开采节暨手工制茶技能大赛,成功举办第四届国际(乐山)绿茶大会暨第五届中国茶乡峨眉山国际茶文化博览交易会、春茶市民消费节,“峨眉山茶”品牌价值达46.44亿元,同比增长11.2%,在全国118个参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排名第14位。配合筹备了中国魔芋产业发展大会,承办全省蔬菜无土栽培技术现场观摩培训会。通过系列展会和营销推广,提升“乐字号”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五)农业科技不断赋能。一是聚焦农业科技支撑。聚焦现代农业发展,做好“育土、育种、育苗、育技、育人”工作,印发《乐山市2023年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工作措施》,逐一梳理21个方面工作任务。加强品种选育攻关,全市选育农作物新品种32个,取得新品种权9个。二是聚焦农业装备支撑。发挥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牵引作用,持续增加农机装备总量,优化装备结构,争取2023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1514万元,已使用437.7万元,受益户数4904户,机具数量5781台,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66.38%。争取新建或改造标准化提灌站项目480万元。三是聚焦现代种业支撑。做好市中区现代种业园区、农科院种业试验场地优化提升建设,加快完成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成功入库国家资源库261个,征集到古老、珍稀、野生种质资源350余份,省农科院入库248份。完成乌金猪、峨边花牛、峨眉黑鸡3个国家遗传资源目录品种和四川山地乌骨鸡(沐川型)1个省级遗传资源目录品种的精准鉴定采样。
(六)农业经营体系持续健全。一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民合作社运行机制、管护制度、分配机制,提升规范化发展水平,今年新培育农民合作社14个,推荐20个申报省级示范社。不断完善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制度,加大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力度,推广使用家庭农场“随手记”记账软件。全市家庭农场11450家,全部纳入名录系统管理。二是开展社会化服务。出台《乐山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市级重点服务组织评定及监测办法》,支持4个县(区)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成功申报省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重点服务组织6个,井研县被评为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地区。今年“三夏”期间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主体56个,服务小农户4.9万户,服务总面积43.18万亩次。三是壮大集体经济。持续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全面完成2022年度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共清查核实经营性资产17.48亿元、非经营性资产74.32万元,集体土地总面积1049.18万亩。全面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加强资产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依托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和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实现对农村集体资产的动态监管。1-6月,“三资”监管平台在线支付20.98万笔12.6亿元。探索形成资源开发、资产盘活、股份合作等八类发展模式,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388个。
(七)和美乡村加快建设。一是补齐短板。对标对表加快补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短板,深入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常态长效开展“五清”行动,1-6月,新改建户用卫生厕所5296户,完成率60%,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95%;组织农村“五清”行动暗访考核6次,开展专项帮扶7次,整改销号问题200余个。二是示范创建。支持区(县)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先进示范单位创建,通过区(县)申报、日常调研、综合评判等方式,择优推荐夹江县、沙湾区申报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市中区申报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区、金口河区申报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区,确定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示范村培育对象51个,市级乡村振兴先进县、先进乡镇、示范村培育对象65个。三是融合发展。推广“农业+”产业融合新模式,培育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千年禅茶·忆在峨眉”入选2023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成功推荐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夏季)精品景点线路6条,推荐峨边县新林镇铭新村申报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夹江县申报2023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八)重点改革不断深化。一是争取改革试点。制定《乐山市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23年改革要点》,落实22项重点改革任务,采取“清单制+责任制+时限制”的方式有序推进农村改革工作。夹江县申报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乐山市申报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整市推荐试点市,市中区、夹江县申报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县。二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台账,落实工商企业租赁农地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07万亩。严格落实动土必报、建设必批、开工必到、过程必管、查处必严“五必”制度,细化审批管理流程及责任分工,今年审批宅基地1054宗、178.06亩,未发现2022年以来新增乱占耕地建住房现象。三是发挥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平台作用。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具体实现形式,正在拟制《关于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乐山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1-6月,成交各类农村产权104宗、实现交易额1.35亿元,盘活农村资源、资产面积达8236亩,为农村集体增收851.36万元。
(九)绿色发展持续深化。一是绿色防控。做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严防红火蚁等重大病虫害,承办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研讨会,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35万亩、辐射带动215万亩,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4.8%。二是地力提升。全面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建成耕地质量等级调查点427个,省、市、县三级长期定位监测点41个。目前全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4.6等,高于西南地区平均水平。深化“农业固废”治理,深化秸秆综合利用,全市秸秆年利用量为93.44万吨,利用率93.49%;在峨眉山市、井研县、沐川县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推广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39.7万亩。三是深化执法。深化长江“十年禁渔”,对岷江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开展常年禁渔,开展增殖放流鱼苗89万尾;开展“四清四无”活动,出动3074执法人员开展农资市场执法检查,检查生产经营主体3747个,抽查农资产品3327个,发现问题37个,查办案件25个。
(十)农业发展后劲更足。一是项目支撑。紧盯国省政策支持方向与农业片区建设,健全市县涉农项目储备库,重点把握“天府良田”建设、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等领域,分类储备涉农项目,2023年新增入库市级储备项目77个,总投资23.98亿元。采取“清单制+责任制+时限制”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8个市重点项目,2023年计划投资32.59亿元,已完成投资17.75亿元。二是金融支持。落实“走上去、走出去”要求,争取中省涉农项目资金支持,争取到上级资金5.77亿元;撬动社会金融资本,包装招商引资及融资类项目17个,向省农业农村厅推送重大项目融资需求35.72亿元。推动“政担银”“企担”“银担”模式,创新推进“支农快贷”。1-6月,全市累计担保贷款52.8亿元,惠及农户3212户,有效缓解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制度保障。做好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制定整改方案并落实整改措施163项,分类形成责任清单,限时整改、定期督查、销号管理;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办理行政许可7件,实现了“最多跑一次”承诺。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决策部署,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持续打基础、建基地、立支柱、上水平,围绕“1249”发展思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主要指标持续走在全省第一方阵。
(一)全力提升粮食产量。加强大春田管,认真落实粮食生产技术到田,加强肥水管理,做好稻飞虱等病虫防治,有序组织粮食秋收。谋划推进晚秋生产,突出抓好再生稻、秋洋芋、秋大豆、秋杂粮等,提前做好晚秋生产所需农资储备和调度,挖掘晚秋粮食增长潜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确保全年粮食播面338万亩以上、产量126万吨以上。
(二)全力稳定畜牧生产。持续落实能繁母猪补贴、仔猪补栏补贴、新增产能补贴和贷款贴息等激励政策,提振养殖户养殖信心,引导积极补栏出栏,狠抓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争全年生猪出栏285万头以上,禽蛋增幅保持在5%以上。
(三)全力壮大特色产业。按照推进四大特色产业集群“1493”发展思路,加快蔬菜和经作基地改造提升,提升高山蔬菜、直供蔬菜等面积产量,大力推广轮作、套作、林下种养等复合模式,全力抓好夏秋茶生产,科学指导泽泻等中药材生产,推动四大特色产业集群提质增效。
(四)全力增加农村活力。建设“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乡农业社会化服务站(点)+村农业社会化服务协办员”三级服务体系,争取“大托管”省级示范推广,示范村实现托管面积2000亩以上、覆盖小农户60%以上。
(五)全力加快项目推进。强化生猪产业、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的督导,确保涉农重点项目全部跟上时序进度;加大农业项目包装培育力度,加快项目资金支付,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全面加快乡村振兴片区发展拉练项目建设,确保项目绩效如期呈现。
(六)全力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发挥“川字号”“嘉字号”劳务品牌优势,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和组织化水平,提升工资性收入。持续完善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拓宽农民财产性增收渠道,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保持在全省第一梯队。